智能型建筑門窗物理性能檢測設備主要用于檢測建筑門窗的氣密性能、水密性能和抗風壓性能,其檢測方法基于國家標準《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并結合智能化控制與數據采集技術。以下是具體檢測方法:
一、氣密性能檢測
目的:評估門窗在正常關閉狀態下阻止空氣滲透的能力。
檢測方法:
試件安裝:將門窗試件安裝在靜壓箱的測試洞口上,確保密封良好。
預備加壓:在正負壓檢測前分別施加三個壓力脈沖(壓力差絕對值為150Pa,加載速度約50Pa/s,穩定作用時間3s,泄壓時間不小于1s),檢查密封狀態。
檢測加壓:
附加滲透量測定:密封試件上的可開啟縫隙,逐級加壓(每級壓力作用時間約10s),記錄各級壓力下的空氣流量,計算100Pa壓差下的附加滲透量。
總滲透量測定:打開密封膠帶,按1、2、4、8、16孔順序逐級加壓,記錄空氣流量,計算100Pa壓差下的總滲透量。
數據處理:
計算試件本身滲透量:總滲透量減去附加滲透量。
換算為標準狀態下的滲透量,并除以試件面積或開啟縫長,得到單位面積或單位縫長空氣滲透量。
分級評定:根據標準確定氣密性能等級。
二、水密性能檢測
目的:評估門窗在風雨同時作用下阻止雨水滲漏的能力。
檢測方法:
試件安裝:將門窗安裝在靜壓箱測試洞口上,確保密封良好。
淋水裝置校準:
在壓力箱開口不同部位安裝固定規格的集水箱,收集淋水量。
校驗淋水量及均勻性,確保噴水量符合標準(如總流量達2L/min·m²,四個分區淋水量在0.15L/min至0.37L/min范圍內)。
檢測加壓:
啟動淋水裝置,使門窗表面均勻受水。
逐步增加壓力箱內的風壓,觀察門窗在不同風壓和淋水條件下是否有雨水滲漏。
數據記錄:記錄開始滲漏時的風壓值及嚴重滲漏時的風壓值。
分級評定:根據標準確定水密性能等級。
三、抗風壓性能檢測
目的:評估門窗在風壓作用下保持正常功能及結構完整性的能力。
檢測方法:
試件安裝:將門窗安裝在靜壓箱測試洞口上,確保密封良好。
預加載荷:施加50Pa的預加載荷,持續3秒后卸載。
逐級加載:
以一定風壓增量逐步加載,每級加載后保持一定時間,測量并記錄門窗的面法線位移量。
繼續加載直至達到規定的最大試驗壓力(如±8000Pa),觀察門窗是否出現損壞或功能障礙。
變形檢測:使用位移傳感器測量門窗在風壓作用下的變形量。
分級評定:根據標準確定抗風壓性能等級。
四、智能化控制與數據采集
智能型檢測設備通過以下技術實現高效、精準檢測:
微機自動控制:
采用變頻器驅動風機,通過壓力閉環控制系統調節氣壓。
通過上位計算機或操作鍵盤控制氣壓、換向閥、水閥等,實現自動化檢測。
數據采集與處理:
使用高精度傳感器(如壓力變送器、空氣流量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
數據通過無線模塊或有線傳輸至計算機,自動計算并生成檢測報告。
智能校準與核查:
定期使用標準試件和集水箱對設備進行校準,確保檢測準確性。
在檢定合格后一周內及兩次檢定中期進行期間核查,驗證設備狀態。
五、檢測流程優化
檢測順序:按抗風壓變形檢測、氣密性能檢測、水密性能檢測、抗風壓安全性能檢測的順序進行。
環境控制:檢測現場室外風速不得大于3m/s,溫度、風速、降雨等環境條件影響檢測結果時,需排除干擾因素后繼續檢測。
試件要求:弧形窗、折線窗按展開面積計算,外窗連續開閉五次應保持正常工作。